2021年9月25日下午,“如何打一口深邃的井——陆春祥说阅读与写作”主题讲座于学院行政楼报告厅顺利举行。此次讲座由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、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主办,兰溪市作家协会、学院文学院协办。主讲人为陆春祥,金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潘江涛、政协兰溪市委员会副主席陈兴兵、文学院院长俞敏华等嘉宾出席本次讲座。兰溪作家协会会员、文学院2019级部分学生,参与本次讲座。因疫情防控需要,本次讲座线上、线下同步进行。
讲座伊始,陆春祥将自己的两句座右铭分享给在座听众:“卓越不是一种行为,而是一种习惯”“人与人的差异,就在于业余时间”。他指出,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方面,习惯的养成与时间的善用都是提高自身素养最有效的办法。
随后,他从“纵深”“横构”“坚固”“见影”四个阅读角度阐述了阅读与写作中“如何打一口深邃的井”。
“井需挖得深一点,这样才有好泉”,陆春祥指出,阅读既要多读从古至今的经典名著,也要从当下的作品中感受时代的气息。他以读《论语》为例,阐述了自己对于“仁”的见解,并分享了他对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中“习”一字的解释,“习”当为“实践”之意,即学习理论之后付诸于实践,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。他以此为例,建议读者在读名著之时,不要一味地跟从他人的想法,而是要善于思考、不断钻研,通过合理的解读,得出自己的结论。
“下挖的过程中,井身要掘大一些”,陆春祥在“横构”这一阅读角度的分析中指出,在深挖中国名著中的精华时,也要看到外国经典作品中的深刻意蕴,学习西方先进思想,扩充知识领域。尤其在西方哲学方面,要认真品读文章著作,并加以思考,善于将中西文明进行对比分析,从而加深对书本的印象。
陆春祥指出,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高效、规律地阅读,离不开每个人的选择。“博”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前提和基础,而各专业、各领域的通识课程以及教学书本正是作为掘井的工具而存在。他提到9月25日恰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,鲁迅先生是中国人的精神标杆,他学贯中西、广读诗书、精心钻研,这当属“博和专”的典范。“专”是兴趣和选择的结果,无论做什么事,唯有兴趣盎然才能锦上添花。“井面不用坚石加固,一定会塌方”,因而阅读要以“博”为基础,“专”为目标,筑造知识的摩天大楼。
“见影”当属阅读的最终目的,从“看见”到“洞见”,古和今、中和外、博和专的阅读都是中间环节,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与启发,经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,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才是目的所在。除此之外,写作正是由阅读引起的,更是被阅读升华的,唯有将自己从阅读中吸取的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、对现象的见解应用并不断实践于写作之中,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,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表达方法。
在互动提问环节,陆春祥就碎片化阅读、“洞见”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他指出,不断地思考、不断地领悟是我们阅读的真正意义,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要把握好碎片化时间,而人与人的差异,就在于业余时间。读书的三层境界是看见——窥见——洞见,我们的阅读不在读得多而在于读得精,尝试在每一本书找到与自己心灵感应的地方,或许,那次启发将会让你受益终生。
而对于写作,他表示,在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优秀时,从“事出于沉思、义归乎翰藻”可以看出,文采和思想是我们评判的主要依据。“好文字,有情怀”,但写文章并非一定要好句连好句、好段连好段。平实、准确、简洁的语言应当是文章的主体,而在这个主体之中再加入点缀性的、精美的句子,以此来增加美的感受,这样是比较合适舒服的。过于精致的语言只会让一篇文章失去本质,词语的不恰当使用反而会让文章内容和整体构筑大打折扣。
最后,陆春祥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写作的小经验,从第一印象、旁观者角度、细节、标题等方面仔细地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,并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写作中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,建立起自己的阅读坐标,多读、多练、多思考,从小角度、新角度思考问题。至此,本次讲座圆满结束。
会后,陆春祥、潘江涛、陈兴兵一行参观了校园与校史馆,陆春祥作为80年代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毕业的学长,对学生作家群的发展给予关心。
陆春祥简介:
陆春祥,笔名陆布衣等,一级作家,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,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,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,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等。已出散文随笔集《病了的字母》《字字锦》《乐腔》《笔记的笔记》《连山》《而已》《袖中锦》《九万里风》等近三十种,主编浙江散文年度精选、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等四十余种。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、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、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、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、报人散文奖等奖项。
编辑:楼莉萍